6月27日,“清华校长邱勇寄语毕业生坚守人生底色”登上网络热搜。在该校当天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邱勇表示,人生底色奠定人生格局,并寄语毕业生们:“爱国奉献、志存高远,跳出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拓展为国为民为天下的人生格局,成就更有境界的人生。”

实际上,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岁月静好的和平时期,总有一些“毕业生”志存高远、默默付出,用行动坚守人生底色。

在他们身上,有着中国人爱国、奉献、坚守的高贵品质,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奋斗

王尽美: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身

王尽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年6月,王尽美出生在莒县大北杏村(今诸城市)的一个佃户家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年,刚满20岁的王尽美考取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那时起,强烈的报国情怀和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便驱动着他不停奔走。年,五四运动风潮波及全国,身在济南的王尽美积极响应,联络各校学生开展宣传活动,进行“三罢”斗争,号召各界民众誓死力争、奋起救国,成为山东省学生联合会的灵魂人物。

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王尽美作为济南代表参会。“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中共一大后,他写下《肇在造化——赠友人》,并把名字由王瑞俊改为王尽美,用来彰显自己的志向与主义--为全人类实现尽善尽美的社会理想。

此后,王尽美转身投入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他在山东建立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担任书记。年1月,他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7月,他再赴上海出席党的二大。他所参与起草的《劳动法大纲》,成为这一时期党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山海关、秦皇岛、广州、天津、济南、青岛……王尽美四处往来奔波,为民族振兴、人民觉醒贡献着光与热。长期的忘我工作与艰苦生活,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结核病。

年8月19日,王尽美因肺结核病在青岛逝世,年仅27岁,成为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辞世的一位。弥留之际,他放不下的还是共产主义事业。他口授遗嘱:“希望全体同志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和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并在过目后按下了手印,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牺牲

邓恩铭:追求真理英勇就义

邓恩铭(-),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户水族家庭。

年,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进步书籍和刊物,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学生运动期间,他同济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领袖王尽美一见如故,结为革命战友。年7月,邓恩铭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次大会上,年仅20岁的他成为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年2月,邓恩铭与王尽美利用胶济铁路局上层发生内讧的时机,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五卅运动前后,他又组织领导了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为主的工人运动,历时3个多月,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同年11月,山东地方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他被捕入狱,遭受残酷折磨。后因在狱中染上肺结核,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参与革命斗争期间,邓恩铭的父母等亲属曾以定亲等名义劝阻他,他却在家书中回复“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始终不曾动摇自己的革命意志。

年1月19日,他从淄博矿区返回济南,由于叛徒出卖,再次被捕入狱。面对酷刑折磨,他毫不动摇,在狱中还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组织了两次越狱斗争,使部分同志得以脱险。年,邓恩铭在狱中写下遗作《诀别》: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年4月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邓恩铭身负镣铐,与其他20多名共产党员一起,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

追求真理,宁死不屈;献身革命,浩气长存。邓恩铭用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践行了自己“革命决心放胆尝、为国牺牲殇是福”的使命和担当。

奉献

袁隆平:用毕生精力造福世界人民

年4月2日,海南三亚沟南繁育种基地,袁隆平(左二)带领中外专家考察杂交水稻新品种。

袁隆平,年9月出生于北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年,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年公斤、年公斤、年公斤的“三连跳”。

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他著于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袁隆平说,“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如今,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06公斤,全年亩产达.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斤的攻关目标......

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生奉献付出化作一缕稻花香,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镌刻在所有人的心中。

坚守

邓小军:扎根戈壁滩18年

神舟十二号任务0号指挥邓小军,发射当天在岗位上

“5,4,3,2,1,点火!”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系统0号指挥员(飞船发射过程中发射场的最高调度员)邓小军喊出的倒计时让人印象深刻。然而为了这一天,他已足足走了18年。

年,邓小军出生在四川省威远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怀着研发火箭、卫星的梦想,他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进行深造。年大学毕业后,向往干载人航天的邓小军放弃了离家近的单位,选择到离家千里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没想过这个单位有多远,条件好不好,待遇怎么样,都没思考过。”

来到发射测试站,恰逢神舟五号首飞任务。邓小军入职的第一个岗位就是箭上一级操作手,代号,直接跟长2F打交道,从事火箭控制系统的一些测试和操作。“火箭起飞由你发出,整个系统的牵动都受你这个信号来控制,那种感觉真的挺爽的。”回忆曾经的岗位,邓小军难掩自豪和兴奋。

在这里,邓小军认识到“任何一个操作,小小一个插头的正确性,都跟火箭发射成败直接相关”,于是更加珍惜难得的机遇,刻苦钻研岗位知识,提高岗位能力。

年6月17日上午9时2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聂海胜‘等三名中国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开始奔赴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旅程。

在年中心组织的技能大比武中,他力压技术专家和前辈骨干们,在测发基础知识和测发总体知识两门竞赛中,取得了双第一的好成绩,让众人刮目相看。在年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任务中,邓小军作为箭上指挥,对箭上进行了分舱管理设计,设计了组织指挥文书体系以及管控模式,整合了岗位,精简了人员,提高了效率。这个模式应用到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等任务中,均发挥了良好效果,邓小军因此获得天宫一号任务突出贡献章。

从基层干起,邓小军先后历任箭上操作手、箭上单元指挥、箭上指挥、地面控制系统指挥、卫星任务0号指挥,从无差错。经过18年纵向、横向多岗位多型号多发任务的历练,这次,他终于如愿以偿,担任载人航天任务的0号指挥。

“0号是每个航天人崇拜的岗位,我很庆幸走到了这个岗位。”这是邓小军用坚守换来的荣誉。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刘旋综合海报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