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是为有特殊教育需求,又不能坚持到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重度、多重残疾儿童而开展的上门教育服务活动,是当前国内特殊教育的一种安置形式。
筠连县特殊教育学校于年秋期开展此项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送教上门工作小组,由教务处拟定每学期送教工作计划、安排和指导送教工作的具体开展。目前,该校送教上门服务对象涵盖全县7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最远送教里程达50多公里,送教学生从最初的12人到现在的35人,每生每学年累计授课50课时以上,装订学生个人成长档案60余册,全校共有5个送教小组,21名教师参与到此项工作中。
据筠连县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介绍,此项工作坚持家庭免费自愿、普特协同、强化师资队伍培训、注重家长指导的原则,遵循前期摸排、实地走访评估、制定IEP、上门授课、资料归档的工作流程,通过对学生进行认知能力训练、言语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身体康复、问题行为矫正等,在每次送教完成后,送教教师还指导家长训练方法、安排训练内容,保持训练效果的持续性,巩固训练效果,逐步让学生得到成长和改善。
崎岖送教路,漫漫其修远。送教之路注定是不平凡的、更是艰辛曲折的。“这个娃儿没得意思得,说也说不了、走也走不了,屙屎屙尿都不晓得,你们再怎样教都是白费力气!”,“哎呀!你们要来就来,反正我们没得这么多时间陪你们得!”这是当初个别家长对送教老师们爱理不理的语气,也是对自己孩子无奈近乎绝望的声音。黄天不负、有志事成,在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细化IEP、按时授课、加强家长指导培训和近5年时间的坚持,为这些重度残障学生和家庭带来了显著变化——“老师,你们每次硬是准时哦,快来坐!”“老师些,今天杀年猪,一定要把饭吃了再走!”“我的娃儿还是能够慢慢数得到3了!”这些是家长们从最初的绝望到看见希望发出的声音;“老……师……”,“你……好……”,“谢……谢……”这是从孩子们当初没有语言到现在“支支吾吾”费力发出的声音;李雯雯(化名)、李晨嘉(化名)、母杰毅(化名)这几名学生通过送教,现在已经能够适应学校教育生活,回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了。看似是些微弱的变化,实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其中有老师们为学生及家庭送去的温暖和带去的希望、有老师们手把手教学书写的耐心、有老师们为孩子洗脸洗手剪指甲擦口水清理个人卫生的不嫌弃……。这一路“旅途”,有风景,也有颠簸,有无奈,更有收获和希望。敢问“路”在何方,只为送去一束微光,愿能照进他们的世界!(龚敏钟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