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罗世文(-),原名泽模,又名特生,四川威远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中,接受党组织派遣前往苏联留学,先后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川陕苏区省委常委、川康特委书记、八路军驻成都办事处主任兼《新华日报》成都分社负责人等职。抗战期间,主要领导川渝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斗争。

年3月在成都被捕,辗转关押于贵州息烽监狱、重庆渣滓洞监狱等地。年8月殉难于歌乐山松林坡,年仅42岁。

他是大盐商家的“少爷”,也是小说《红岩》中英雄许云峰的人物原型;他是渣滓洞里英勇坚定的革命者,也是满腔柔情的赤子;他是“红岩精神”的主要体现者,他就是烈士罗世文。

“据说将押往南京,也许凶多吉少!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这是年8月,罗世文意识到敌人要对他下毒手,给党组织写下的最后一封信。

如今,这封信的故事以及罗世文的革命事迹,在歌乐山的“罗世文、车耀先烈士革命事迹展览”中可以看到。

发奋读书成为重庆地区最早的共青团员之一

罗世文自幼丧父,受尽歧视和冷遇,但他牢记母训,发愤读书。年五四运动后不久,罗世文与堂弟罗世良、罗世法等十余人组织起“读书会”,阅读进步书报。

年夏,罗世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重庆地区最早的青年团员之一。年,罗世文与杨闇公、萧楚女等人发起“四川劳工互助社”等进步团体,为重庆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夏,党组织决定派罗世文赴苏联留学深造,并在出国前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世文先后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书记,参与领导了江津、荣(县)威(远)、广汉、梁山、德阳等地的农民暴动和兵变。

抗日战争时期,罗世文被党中央派回四川工作,先后任中共四川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川康特委书记,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年底至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年3月18日,罗世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先后关押在重庆歌乐山白公馆看守所、贵州息烽监狱和重庆渣滓洞监狱。在监狱中,罗世文和车耀先、韩子栋、许晓轩等组织了临时党支部,带领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磨平的鞋子中藏着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信

在红岩联线,记者找到了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出版物——《罗世文传》。这是当时在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任教的郭久麟在-年,利用全部寒暑假时间,在多地访问曾同罗世文一起战斗、工作和生活的老同志以及查阅大量有关档案材料完成的。

这本书中,记载了罗世文写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信的大量细节。

年8月中旬,敌人电令白公馆将罗世文、车耀先二人秘密杀害,并焚尸灭迹。

同年8月17日,白公馆看守所放话说,国民党政府要把罗世文、车耀先移到南京,飞机票都买好了。

这时,狱中的一些难友信以为真,都在为他们高兴。还有难友告诉罗世文这个消息。

“要杀了!”罗世文听到这个消息却摇摇头。

这位难友把自己脚上才穿的一双新皮鞋脱下来送给罗世文,罗世文也把自己那双鞋跟都磨平了的鞋子给对方。这位难友看鞋子很烂了,便没有要。

关监多年的共产党员韩子栋却发觉这鞋子有奥妙,悄悄把鞋子捡回牢房,并从鞋跟里面取出了一张写在俄文书籍封面上的字条。

这也是罗世文意识到敌人要对他下毒手,写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信。

简短遗文道出他的灼灼初心

“据说将押往南京,也许凶多吉少!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老宋处尚留有一万元,望兄等分用。心绪尚宁!望你们保重、奋斗!”这是罗世文临刑前写给党组织的信,而那一万元则是罗世文交纳的最后一笔党费。

《罗世文传》中写道,这简短的遗文,字字珠玑,熠熠闪光!它显示了一位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灼灼红心;它表现了一个钢铁战士对党和人民对无限忠诚和永远高扬革命旗帜、勇往直前的坚定意志,它表达了人民的忠实儿子对战友的深切关怀和亲切期望!

“我们不能用人民的血汗来灌满我们的肠胃”

在罗世文被捕后,敌人想从他口中得知中共四川党组织的机密。但让特务们没想到的是,即使是特务头子戴笠亲自出马,也没能从罗世文口中得到任何情报。

随后,戴笠等人又派大特务邓文仪(罗世文留苏时的同学)前去招降。面对昔日的同窗,罗世文依然不为所动,他大声训斥邓文仪:“如果国民党也以四万万人民的生存为重,国共两党是会合作的,我‘自首’什么?”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罗世文坚不吐实,敌人在无可奈何之下,变换策略,设宴款待罗世文,而罗世文、车耀先面对满桌菜肴,只是说道:“这些都是用搜刮人民血汗换来的,我们不能用人民的血汗来灌满我们的肠胃。”

年8月18日,罗世文和车耀先一起被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

“故国山河壮,群情尽望春。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这是罗世文在重庆歌乐山下松林坡刑场时,口头吟诵的就义诗《望春》。

解放以后,同志们在松林坡刑场发现了罗世文、车耀先的遗骨,在此地建立合葬墓。周恩来同志亲自为两人题写了墓名“罗世文车耀先两同志之墓”。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陈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