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痤疮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6/9323162.html
抗战时期的威远瓷樊碧贞年10月,日本经济侵华重要机关——“兴亚院”正式设立,其下设“华北开发株式会社”和“华中振兴株式会社”,负责日本对华北、华中的经济侵略。这两个会社在中国沦陷区各地普遍设立“实业百货店”“物资交换所”“物资通济处”等机构,专门从事向大后方走私日货的活动。年后,日本一改走私倾销政策,实行严密的封锁政策,加紧物资争夺,试图增加大后方的困难,形成外援不继、内忧匮乏的局面。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文化陈列馆展示有曾经辉煌的威远瓷。抗战胜利后,永盛瓷厂烧制了一批题有“自强不息”四字的碎瓷瓶,意在鼓励国人士气,重建家园。日本的全面封锁,给中国抗战军民造成了很多困难,也给中国民族工业(手工业)如造纸、采煤、印刷、陶瓷、炼铁、纺织等行业制造了发展机会。当时的公私营企业想方设法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支援抗战。位于西南大后方的威远瓷业,在这一时间的发展也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这又是以威远永盛瓷厂为代表的。江西瓷师为威远瓷业带来新工艺据《威远县志》载:民国二十三年,新华瓷石技术工人夏伯陶、夏子怀集资兴办“黄桷寺瓷厂”。次年将全厂设备卖与县富商林永盛,林接办后改为“永盛瓷厂”,厂迁至县城其家住地(原威远瓷厂所在地),小规模生产日用瓷器、装饰瓷器和儿童玩具。从此处可以看出,威远永盛瓷厂建于,建厂初期仍以夏伯陶为全厂技师,仅有6个工人。一年后工人增至60多人。到年,工人数保持在人左右。同年,江西南昌陷落,大批瓷器技术工人改行转业或流散。永盛瓷厂把握住机遇,从江西高薪聘请回一些陶瓷工艺的专业技师,来培养厂里的工人。这些人在永盛瓷厂的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当时的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有着十分悠久深厚的陶瓷文化传统。几地的工匠技师,有着丰富的制瓷技术。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参与生产制造陶瓷,而且把江西的制瓷传统与威远的制瓷传统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包容并蓄、博纳不排外的个性特点,使得不同文化、手工艺和新技术交流碰撞、融合、创新,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年至年,永盛瓷厂经营得一帆风顺,一跃成为川南规模最大的瓷窑。地方名瓷备受四川收藏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