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清朝题材的影视作品,剧中清朝军队都是手持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其实这是与历史相违背的。真实的清朝军队是冷热兵器并用,只不过清中后期火器制造工艺差、材料劣。但是清朝初期还是重视火器的发展,当时制造、研发水平与世界基本上是同步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朝初期研发的一种火炮。

上图这门短身管的前装大口径铜制炮,炮身短粗,有六圈加强箍,炮中部置耳,用以支撑炮体和调整射击角度。该炮长70厘米,口径21.2厘米,前膛深37.5厘米,药室深16厘米,直径10厘米。是清初著名武器发明家戴梓于康熙二十六年,即公元年所发明。因此炮口径大,具有很大的威力,杀伤面积也大,破坏力强,被康熙皇帝赐名“威远将军炮”。该炮无论是性能,还是制造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峰。

威远将军炮重公斤,除发射实心弹外,还能发射铁壳开花弹。发射开花弹时先将火药装入药室,中间隔块木板,加1寸土,然后将炮弹放入前膛,弹外用火药填实,再隔一层土。发射时,先从炮口点燃开花弹引信,在速燃炮身火门上引信,炮弹射出,迸裂四散,最为猛烈。此炮射程以装药多少和炮身高低决定,一般45度时射程大约在2华里到3华里之间。

康熙年间平定西北噶尔丹叛乱和清军多次对敌作战中,威远将军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康熙三十五年,即公元年,清军在昭莫多与噶尔丹叛军进行了一场大战。此战是清王朝击败噶尔丹叛军很关键的一仗。当时噶尔丹率骑兵3万东下。康熙帝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兵,侧击叛军。令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统兵人,切断叛军退路。康熙帝亲率八旗兵和火器营共人迎击叛军。威远将军炮也随队出征。

昭莫多战役是一场伏击战,康熙帝命令费扬古埋伏在图拉河对岸密林中,噶尔丹叛军离昭莫多30华里,费扬古派4百骑兵诱敌,且战且退,将叛军引入埋伏圈,清军用火绳枪、弓箭朝叛军射击。噶尔丹叛军装备大量土耳其重型火绳枪,下马向昭莫多清军阵地猛攻。清军是鸟铳,就是轻型火绳枪,抵不住叛军火器,赶紧调轻巧的威远将军炮上来还击。

威远将军炮猛烈开火,声音震耳欲聋,开花弹在叛军阵中爆炸,造成了大量伤亡,叛军攻势被打退,但是噶尔丹不甘心,又组织兵力进攻,但是又被威远将军炮打的损兵折将,开花弹一炸一大片,噶尔丹叛军又受挫,攻势减弱。此时清军骑兵要袭击叛军后队家眷和牲畜,因为威远将军炮轻小,好携带,便又用作偷袭。在朝叛军后队开了3炮后,巨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把叛军的意志击垮,惊慌失措,狼狈而逃。此次平叛战役,威远将军炮功不可没。

清朝初期,威远将军炮能发射继承自明朝的开花爆炸弹。可到了雍正年间,满清统治阶级不重视科技,开花弹技术居然失传了,致使威远将军炮只能发射实心弹。以后清朝火器技术渐渐落后,到清末面对西方坚船利炮,只能被动挨打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