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谭小丽难以释怀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其父亲病危住院,她本人失去左腿,丈夫患上精神疾病……在遭受了接连的打击后,谭小丽的人生跌入了谷底。
面对亲友乡邻的鼓励、懂事的女儿,谭小丽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希望,在困难中扛起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而今,在谭小丽的努力、各方的关心帮助和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他们一家的生活重新走上了正轨——
谭小丽的新家
接连遭受变故
她的生活跌入谷底
12月15日下午,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住在威远县连界镇建强村的谭小丽提前来到村子的一处十字路口等候。33岁的谭小丽,个头不高,身材微胖,因为左腿安装有假肢,每迈出一步都需要费更大的力,不到米的路程走下来,已累得满头大汗。
谭小丽的丈夫赖显召也是33岁。6年,两人结婚后住在一处土坯房,房子面积很小,不到30平方米。7年,谭小丽的女儿出生,之后她便留在家中带孩子,丈夫则到连界镇附近打零工。虽然一家人的收入不高,但还是能维持正常生活。
时间来到年,这一年对于谭小丽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释怀的年份。
在此之前,谭小丽的父亲常年患病,到了年,病情突然恶化,最终造成胃出血,医院后,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但好在送医及时,在花费了10余万元的医疗费后,命悬一线的父亲被抢救了过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身体也逐渐恢复,但仍需开展后续治疗。
父亲身体逐渐好转后,谭小丽在亲戚的介绍下到了附近的煤矿做化验员。不幸的事再次发生,原本想挣钱维持生活的谭小丽,仅上了半个月的班就遭遇了灾难,正在煤炭堆采取样品的她,被推土机直接铲倒,当场造成左腿分离,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
厄运似乎并不打算就此停手,在遭遇一系列变故后,谭小丽的丈夫赖显召从外地赶回家中照顾一家老小,回家不久,赖显召性情大变,开始寡言少语,还经常独坐在一个地方发呆。
一天,赖显召送女儿上幼儿园,刚出门不久,就又把女儿带了回来。当谭小丽问起缘由,赖显召回答道,他听见了一些奇怪的声音。事情远不止如此,之后的日子里,赖显召经常出现幻听的现象,在一个下雨天,赖显召突然起身,跑出了房间,再回到家后,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了。谭小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拄医院检查,最终医生给出的结论是,赖显召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就这样,家里最医院,谭小丽感觉自己的“天”塌了,伤心欲绝。
辅导女儿做作业
讨要赔偿无门
她单腿撑起一个家
谭小丽受伤后,仅住了一个月的院,就出院回到家中,事故双方协商,煤矿除支付医疗费外,还需要赔偿26万元,但煤矿老板仅支付了5万元就不知去向。而这些钱,仅够负担谭小丽后续安装假肢的费用。
在丈夫患上精神分裂症后,家里所有的压力又落到了谭小丽一人身上。所有的事情,只能靠她独自解决。出院不久后,她拄着拐杖四处奔波,到法院起诉,医院照顾父亲和丈夫。
丈夫和父亲的医疗费花费了近30万元。其间,为了凑医疗费,谭小丽把家中能卖的东西全都卖了,但也只凑到了5万元。为此,一家人债台高筑。
谭小丽说,那段时间,她哭干了眼泪,自己不仅年纪轻轻就落下残疾,还要承担起还债、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很多次,她的心情都崩溃到了极点,整天以泪洗面,晚上常常失眠,白天吃不下饭,两个月的时间瘦了10多公斤。
看见谭小丽一家的情况,亲戚朋友也都来鼓励她,乡亲们也来找她聊天,这让谭小丽备受感动。看着大家如此关心自己,谭小丽渐渐走出伤痛,重新面对生活。
谭小丽的女儿也十分懂事,经常帮助谭小丽干家务活,在读二年级的时候,她就独自上学,自己做早饭,从不抱怨家庭的生活。“自己不能倒下,否则年幼的女儿就没有了将来……”谭小丽说,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是自己不能放下担子,自己还要做女儿的港湾。因此,白天的时候,谭小丽继续四处奔波,希望能早日找到消失的煤矿老板,晚上则开始刺十字绣,以补贴家用。
“谭小丽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建强村村支书刘国超说,虽然政策给予了帮扶,但是谭小丽也十分努力,自己到网吧找了一份网管的工作,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希望。
扶贫政策支持
她对生活充满希望
年,谭小丽的生活再次迎来改变,只不过这一次,事情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当年,谭小丽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了相应的政策帮扶,村里不仅将其纳入低保,还给谭小丽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考虑到其身体残疾,村里没有安排重活,只让谭小丽负责打扫村办公室的卫生。同时,一家人还享受了贫困户医保政策,丈夫的治疗成本大幅度降低,每个月仅需花费30元的药费,其女儿也在学校获得了补助。
年,在村干部的奔波下,谭小丽又被列入易地扶贫搬迁户,赶在过年前,谭小丽一家搬进了新房。在接受了持续治疗后,赖显召的病情也开始好转,并再次出门务工,加上谭小丽在网吧的工作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总算安定下来。年,谭小丽一家顺利脱贫。
谭小丽说,因为有了好政策,有了各方的帮助,自己才有了新房住,也有了生活下去的底气。此外,村干部也在自己受伤后忙上忙下,不仅来看望安慰自己,还帮自己找生活的出路,组织自己参加了种养培训,对此她十分感激。
谭小丽的新家位于建强村16组,面积有75平方米。房子虽不大,但厨房、卫生间都有配置,而且能看出来,房屋主人还用心装饰了一番,不仅粉刷了白墙,安装了崭新的窗帘,墙上还挂着两幅十字绣,墙角的柜子上摆放着谭小丽女儿的照片,房内的家具也比较齐全。
新房竣工后,谭小丽的亲戚帮她做了简单的装修,安装了吊顶,网吧老板还把店里的旧沙发送给了她。之后,她又和丈夫努力工作,购买了电视、新床、柜子等家具。
谭小丽说,现在,她依旧享受着低保以及贫困户医保政策,加上公益岗位和夫妻俩的工作收入,每个月有元以上的收入,而丈夫每月的医疗支出又不高,最近村干部还告诉她更换假肢可以享受补贴,这让谭小丽又松了一口气,感觉生活变得轻松了许多,自己的心情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现在,从家到网吧,谭小丽要走20分钟,每天上下班,她都会累得满头大汗。但她心里很踏实,因为这份付出能够给她带来收获。临走时,她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个残疾人,但是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政策的关怀,因此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而今的自己已经走出了困境,就更不会放弃未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