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昌市云顶镇,农户正在收割水稻,为再生稻留足生长时间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袁亮摄

一场秋雨,一场凉。几场降雨过后,甜城暑热明显减退,给农作物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东兴区永福镇盘陀村,村民强化“玉米+大豆”复合田间种植管理,为下一个丰收季打下基础。

在威远县向义镇水口村,村民正抓住有利条件,利用大棚抢育菜苗,全力稳产保收。

这火热的农业生产场景,是内江抢抓有利时机,全力抓好晚秋生产的缩影。

今年以来,内江市出现了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导致不同程度旱情,给农业生产特别是大春主要粮油作物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造成粮食作物部分减产。

晚秋生产是内江市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开发晚秋资源,发展以再生稻蓄留为重点的晚秋生产,是弥补灾害损失,实现全年增产目标的关键举措。

自7月中旬以来,全市出现多次明显降雨天气过程,雨热同期,土壤墒情良好,作物长势总体较好,为大春实现恢复性增产奠定了良好基础。记者从内江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当前,全市上下坚持“扩面积、抓示范、提单产”,扎实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各项工作,结合灾后恢复生产,切实把晚秋生产当作一季正种庄稼来抓,筑牢农业生产最后一道防线。

近期,内江印发《关于切实抓好年晚秋生产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在抓好大春田间管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因地制宜抓好晚秋生产,确保“大春增产、晚秋扩面”,坚决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通知》要求,各地要紧急行动起来,组织发动群众,抓好改种、补种和增种,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主抓再生稻,突出秋洋芋,多种秋红苕,发展秋大豆,扩种秋玉米,开发秋杂粮,确保今年全市晚秋粮食作物面积在98万亩以上。其中,再生稻面积46万亩、秋洋芋15万亩、秋红苕20万亩,总产量在15万吨以上,秋蔬菜面积38万亩以上。

目前,内江已将晚秋粮食生产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细化到镇,落实到村,具体到田到户,并建立再生稻、秋洋芋、秋红苕等晚秋作物生产台账。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及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指导秋玉米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指导秋大豆、秋红苕适时早播、开沟排湿、高厢密植、一次全苗,抓好蓄留再生稻的施粒芽肥等田间管理,以及做好秋马铃薯早熟良种、深沟高埂、带芽下种等备耕工作,提高晚秋作物单产水平。同时,落实每个县(市、区)建亩、每个镇(涉农街道)建亩的晚秋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展示,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水平的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再生稻蓄留顺利推进,秋红苕、秋大豆播种基本完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