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s://m.39.net/disease/a_5456688.html
03:50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就是要回答如何培养好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举措,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推动新时期职教事业有序发展。

新时代高品质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关心学生需求和发展,让每个学生人尽其才,人人出彩。近日,记者走进了“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高端职业教育品牌”的四川省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映入眼帘的是高端大气的图书馆,再深入校园,便能看见一座座高大的教学楼,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点缀其间,高低落错,花木相间,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年,兴文职校整体搬迁至兴文县空铁新区。获评“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是四川省第二批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学校,四川省首批中职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项目单位;同时也是宜宾市唯二两家市级园林式单位之一。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剑忠告诉记者,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学校全力营造优美、高雅、和谐的育人环境。从旧校区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多平方米,到现在占地亩,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的新校校区,学校加速构建环境育人“生态圈”,助力培育“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学强基,为莘莘学子打通成才之道

新时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足于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需要从教育模式、培养方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学强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

叶剑忠介绍,为培养新时代“能工巧匠”,学校准确把握卓越工匠的能力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以提高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同时为拓宽学生未来发展通道,学校积极推进中高职3+2贯通培养,为高职院校输送优质生源;设立宜宾技师学院兴文分院,开展技工类人才培养,共同培养高级技工人才。

产教融合,拓宽人生出彩机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得职教学子更能多样化、多渠道成长,拥有更宽的就业渠道。兴文职校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重点改革攻坚项目,以“课堂进厂、企业驻校、校企交互、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协同育人方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叶剑忠介绍,为发挥与企业育人“双主体”作用,学校根据宜宾市“8+2”产业布局和兴文县打造“2+3”现代工业产业集群的需求,结合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和汽车产业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办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传统专业;根据兴文“3+4”现代农业产业需求,开设林业生产技术专业;根据兴文“2+3”现代服务业需求,提升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内涵。其中,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等三个专业已成为学校骨干专业,示范带动成效明显。

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学校还与本地企业、行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在四川省名校名专业名基地建设中,推进汽车运用与维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两个名专业和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多方式落实校企深度交流和合作,促进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等的“互利多赢”。

今年4月,四川省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与兴文县文旅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旨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让更多职业技术优秀人才留在兴文、服务兴文,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目前,学校有校内实训基地10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8个,生均仪器设备价值.00元。”叶剑忠介绍道。

专业引航,助力学生成才圆梦

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人人成才,兴文职校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配置、探索师资培养模式的进程中,逐渐建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在编专任教师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1人。去年,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目前有学校专业带头人11人,校级骨干教师12人,学区教学能手6人,县级名师培养人选8人,县级名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

在教师管理上,学校严明纪律、从严管理,提高教师工作能动性,提升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让每位教师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

“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想要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重任,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成为培根铸魂的人师。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