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岁月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朴素而深厚的农耕文化,这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农耕文化结晶依然在广袤的乡村延续着,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真正的活着的文化遗产。蜀绣、剪纸、中江挂面、手工竹编、手工炒茶……今天(5月15日)上午,北川县新生广场,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传承者们汇聚于此,参加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传承启动仪式,并集中进行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展览。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主要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传统制作技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农村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难以替代的特性。今年三月份,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四川首批“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和传承”20个项目名单,其中就包括绵阳市北川县的羌绣、手工腊肉,以及草编技艺等。在近五十个展位中,占据C位的羌族手工茶展位格外引人注目。身着羌族传统服装的羌族手工茶制作人黄开会,正专注地做着手中的活计。黄开会告诉我们,她手中正在制作的叫北川高山绿茶,从茶树上的嫩叶到成茶,共需经过六个步骤,而她正在做的是第三步——“揉捻”。“我们必须对茶叶反复地揉,反复地搓。揉好了以后,茶叶会变成一团一团的。必须将茶抖均匀,然后待水分稍微敞一下以后,进行下一个步骤。”通过一系列繁复的步骤,虽然每公斤嫩叶只能获得二两成品茶叶,但其中的滋味却是机器制茶无法替代的。除了羌族手工茶,在内江市威远县传承了余年的手工竹编也值得一看。竹条翻飞,一转眼就在手工艺人手下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灵巧的竹盆、竹篮……在讲求便捷的当下,手工竹编产品渐渐被塑料制品代替。为保护竹编文化,人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在我们的部分乡镇中心校,开办了一些关于竹编文化的课外专场,并且成立了小小少年的舞(竹编)龙队。我们打算下一步在威远县建一个专门的竹编工坊,请专门的手工艺人在工坊里制作,同时也售卖一些手工竹编制品。”内江市威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燚介绍。今天的启动仪式后,四川将以县为单位挖掘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项目,加强农村生产生活遗产记录和整理,落实保护与传承措施,实现传统技艺薪火相传。(绵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吴佳君北川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