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龙江镇宜机化改造后的土地将用来种植大豆和玉米
四川在线记者郑志浩摄影报道
3月18日,在内江威远高石镇石牛村的田间,播种机正在田间作业。在拖拉机头的带动下,播种机的刀片将土地犁出道道浅沟,翻出颜色更深的土壤,大豆种子和化肥就从上部的储存箱内均匀地排到沟中,完成播种。
“前段时间完成了大块的田地的播种,现在主要是在边角零散的地块上播种。”高石镇养殖大户崔利介绍,今年他在石牛村流转了亩土地,采用全程机械化间作玉米和大豆。
像崔利这样的种植大户,在内江大豆种植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内江又将如何向土地要潜力,推动这一重要粮食作物扩面增产?
发动新型经营主体
规模化发展大豆种植
“我们的专合社将玉米、大豆作为全株青贮饲料饲养肉牛,既保障了饲草供给,节约了豆粕和玉米的成本,又提高了肉牛的品质。”作为威远肉牛养殖的大户,崔利今年积极响应大豆扩种的号召。
年,内江大豆种植面积56.11万亩。今年,内江计划完成23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新增7.4万亩大豆种植面积,通过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大豆种植。
在资中县龙江镇百乐村,26个荒芜小山丘刚刚在3月初完成宜机化改造。四川天艺种业将在这里扩种大豆。“之前这片土地比较贫瘠,现在正在补充肥料熟化土壤,估计四月底能种上大豆。”四川天艺种业负责人曹翔介绍,今年准备在比较平整的土地开展玉米大豆的套种,坡地上主要种大豆,预计今年扩种大豆约亩。
大豆扩种,种源必不可少。“按照每亩5公斤的标准来计算,内江今年预计需要万公斤以上的豆种。”内江市种子站站长杨雅堃介绍,今年对豆种情况进行专门的测算,内江可实现保障豆种的基本供应。
杨雅堃介绍,内江因为人均耕地偏少,不足一亩,很多农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都有套作间作的习惯,玉米和大豆复合种植有比较好的基础,农民的自留种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加上通过政府组织采购和市场供应,能基本满足今年的种子需求。“比如长年的种植过程中,威远县农民通过玉米大豆套种,还自己选育出来了耐阴性好的品种。”
资中主动与省内种业企业对接,达成优质豆种供种意向协议,能够满足大豆扩面需要。“今年是第一次种大豆,当地政府提供种子,也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曹翔介绍,种植大豆还能实现固氮,增加土地肥力,适合用来在刚改造的土地上种植。
资中公民镇粮田
探索大豆“拼着种”
推广科学规范的种植方法
今年,除了主推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内江各地还因地制宜创新模式,让大豆和其他作物“拼着种”,提高土地产出。
针对茶叶种植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威远小河镇开元村利用当地茶叶基础,已经探索出“茶叶+大豆”三季套种轮作。在去年,小河镇套种大豆户均增收元。
在开元村的万亩粮茶示范园内,四川粮心小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科这段时间忙着指挥工人施肥播种。“每天差不多有人在干活,8台微耕机同步作业,预计本月底之前,今年第一季0余亩大豆将播种完。”张科介绍。
目光转向其他地区,内江市中区近年新发展的未成年的柑橘幼林有1万余亩,今年计划发展套作大豆;东兴区正在发展天冬产业,准备在白合镇、郭北镇建设大豆—天冬、大豆—幼果林复合种植示范区。
“虽然有大豆套种的基础,但用的是土办法。”内江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熊远金介绍,以玉米套种大豆为例,虽然有多种大豆多收获的意识,但很多农民只是把大豆当成“添头”,管理不规范,对大豆的产量并不重视。
威远高石镇石牛村播种机正在播种大豆
“今年按照四川农业大学的成熟科研成果来进行培训,引导农民规范化开展带状复合种植,在保障玉米不减产的前提下,挖掘土地潜力提升大豆产量。”熊远金表示。以往农民玉米大豆套种过程中,两行玉米之间的间距不到一米,中间套种1-2行大豆。而今年把玉米带间距扩大到1.8米,中间可以套种3行大豆,并适当增加每窝播种大豆种的数量,确保大豆密度约每亩株,提升豆子亩产量。
多种大豆,如何保障玉米不减产?“缩短株距,合理施肥是关键。”熊远金介绍,选择紧凑型的玉米来种植,同一行的玉米可以减少每一株的距离,增加密度,同时肥料施够,平均到每株玉米的肥料充足,可实现玉米不减产。
3月17日,在参加完大豆种植的技术培训后,资中的种粮大户易小杰也开始谋划。“培训会上专家推荐了很多玉米和大豆复合种植的模式,我们家根据自己的土地情况,准备在小麦收割后,开展青储玉米和大豆套种,面积估计是亩至0亩。”易小杰说。
解读:
内江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内江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黄仁忠
国家对今年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和大豆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内江年粮食播种面积为.36万亩,全市大豆种植面积56.11万亩,总产10.19万吨,占粮食总产量比重的5.8%,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今年,内江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挖掘土地潜力推动扩面增产,推动玉米大豆兼容发展、协调发展,并探索大豆与幼龄果树、无花果、茶叶、中药材等作物间种新模式,因地制宜推广机械化播种,提高种植效率。
对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民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培训指导,打通田间服务最后“一公里”,以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把以前的“土办法”变为现在的规范化种植方式,提高技术到位率,确保承担示范推广任务的种植主体能种、会种、种好大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