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镇,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美丽山乡

文建华

四公镇的场镇,坐落在县道钟(祥)碗(厂)路上一个俗称“三叉路”的地方。年岁大的人都还记得,以前到四公去赶集都是说的“赶三岔路”去。三岔路,也就是老百姓口头中的名称,官方的记载是现在的灯山村郑家坝。最初也就是因为在县道旁边,过往方便,当地老百姓自发形成集市贸易,规模很小,仅仅就是解决周围几公里地的群众和少数的政府机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所需。所谓的街道也就是那条不宽敞的公路。两边摆摊点,中间过车辆和行人。如今的四公镇,各方面发展态势较好,经济成就、社会建设后来居上,远远走在了周边乡场的前列。场镇建设规模正在扩大,每逢赶集之时,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四公镇山水秀丽,是仁寿西南边陲一处值得走一走,看一看的农村乡镇。

官方是这样介绍的:四公镇地处眉山市仁寿县南段,北距成都公里,距仁寿县城42公里,南距乐山90公里,是仁寿县边远镇之一。全镇总人口2.5万多。四公镇东与汪洋镇,南与松峰乡接壤,西与慈航镇、井研县相连,北与彰加镇、促进乡、涂家乡毗邻。距成赤高速汪洋出口12公里。镇域面积35.28平方公里,县道钟碗路纵贯全境。

关于四公镇这个名字的来历,以及四公镇的前世今生,说法各异,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四公镇原名“新郎乡”,位于现联系村5社烂坝子,后移住现灯山村4社郑家坝,于年新迁到现在的“三叉路”口,所谓“三岔路”是指钟碗路与松峰永宁方向的乡道交叉点。年5月与原永宁乡进行合并,组建四公乡。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仁寿县撤销四公乡,设立四公镇,辖原四公乡所属行政区域。百度上又记载为:四公乡在解放初叫四围乡,在年与公平乡合并,各取两乡的头一字,组合为四公乡,又在年与新郎乡合并为四公公社。四公乡的历史驻地先后有五根树、郭家大院子、郑家祠堂和三岔路。

四公乡的前身四围乡、公平乡又是怎么来,其驻地又在在哪里?说起来话就长了,幸好有网友翻阅资料找到了一些历史痕迹。《仁寿县志》记载,在中华民国时代,现在的汪洋镇,也就是以前的汪洋区是第四区,管辖地盘很广,包括今天的汪洋、禄加、宝飞、彰加、回龙、松峰、涂家等乡镇。现在的四公镇在中华民国时代属于松峰乡的管辖范围。

据《中国共产党四川省仁寿县组织史资料》等书籍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仁寿县属于川南行署管辖,取消保甲,改行乡村制度。四公镇周围乡镇几经合并分化,分化出水泉乡、新郎乡、四围乡、公平乡。这些乡的名字其真实来源无法考证,有些只能凭依据字面做一些推测,有些推测都困难。公平乡驻地阴阳湾,阴阳平衡,不偏不倚谓之“公平”,于是叫了公平乡;四围乡驻地“四围墙”,直接就叫了四围乡;新郎乡驻地烂坝子,叫烂坝子乡,是在不好听,又因七郎坡属于新郎乡方园村,就各取辖地内的新房子、七郎坡中的一个字,成了新郎乡。仅存两年时间的四围乡、公平乡在年合并组建四公乡,至此四公二字一直延续至今,且再也不属于松峰乡管辖了。

四公镇的山山水水都很有意思。在水方面,境内河流、小水库很多。有名的河流是清水河,水库就是位于场镇以东的深沟坡水库,也叫深沟水库。深沟坡水库面积不大,但水深,蓄水基本满足周边村社生产用水,因为四公镇没有享受到黑龙滩水库水源的灌溉,深沟坡水库实际上是该镇灯山等村社的生产用水的主要储存地。现在随着农村耕地使用率的下降,加上经过多次整修,蓄水能力得到增强,如今的深沟坡水库,常年都是一库清水荡漾。水库周围的山岭植被全覆盖,松树和山竹长势茂盛,库区山清水秀,在大坝上经过,满眼绿色,微风拂面,可看水面波光闪耀,野鸭戏水,渔民作业;也可留步,在林间小憩,捡拾松果、听鸟鸣、拉家常,叙乡情。在水库的大坝旁边,一家市级旅游行政部门命名的三星级农家乐,深沟坡农家乐,具备了接待能力,其老板回乡创业精英,奉献家乡的梁学英热情欢迎到四公访问或回家的老乡光临。在这里休闲娱乐,方便舒适。

说到四公的水,还有一条河流是要提及的,就是清水河。清水河流经仁寿境内很多乡镇,有着不少的美丽传说。四公镇就是清水河的发源地。

《仁寿县志》简单明了的记载清水河发源地在四公镇现在的郑家坝。这种简单的记载,实际上很粗糙,有细心的朋友,经过细致考察得出清水河源头在郑家坝附近,由多股细流构成,主要的有五股。一股是发源在凉风坳下的沱鱼头,水出自山脚的一眼岩泉;一股发源在火烧碥座口塘,流入座口塘水库,这两股水在郑家坝汇合流入爱国水库;一股发源在黑硐山黑沟湾,下流为深沟水库,在三洞桥南汇合前郑家坝溪水;一股发源在七郎坡垭口,经新朗乡烂坝子,往下流入王家堰水库,再流经群众水库(许家堰),汇入三洞桥溪流;一股发源在杨家岭坳口,下流为龙堰水库,最后在烂坝子与七郎坡垭口发源水汇合。这五股水发源地域处在四公乡腹地。这五股水在四公乡尖山子脚下汇为一股,名叫扯扯河。要流出四公乡地界前,在塘房沟汇合发源于郭家大院子的溪水,到达下游红岩沟,然后浩浩汤汤的流出四公,流向长江大海。

扯扯河在神水出现之前,就像当地的老乡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几十公里外的属于内江市威远县的两母山一直是有着神仙传说的,那时大家求神拜佛远的去不了峨眉山,就很敬重两母山。扯扯河有一位老人,也想去两母山求神药治病,但身体不好又苦于路途遥远,正愁闷不知怎么办。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给他说,求神药不必去两母山,就是用扯扯河的水,就行了。第二天,周围老人到扯扯河舀水喝下,其身体之病果然痊愈了。

神奇故事传得越多,名声越大,来的人也就越多。那年月还在集体化时代,朝神拜佛耽误生产队的农业生产,政府当然就要过问了。基层干部带领一些人,在扯扯河强行驱赶善男信女各自回去安心劳作,并安排人打炮眼,放炸药轰炸扯扯河岩边的菩萨和供奉设备设施。大家又疯传,说在政府的“炮轰下”扯扯河的菩萨害怕,又全部飞回了两母山。菩萨不灵验了,人也就慢慢少下来了。一度热闹的扯扯河带着它的传奇故事慢慢平息下来,消失下山野里,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沿途那些石板路,被善男信女的脚板磨下了深深的印痕,统统都淹没在草丛中了。

扯扯河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知名度了,比不上她的“邻居”尖山子了。尖山子因争夺四川霸权二刘(刘湘、刘文辉)年在此激战而出名。

扯扯河的故事都是神怪传说,尖山子的传奇故事就有历史依据了。尖山子是荣威山山脉的一支。笔者有个初中同学就是住在尖山子山脚下的。若干年以前,到他们家耍,他还拿出家里的子弹壳,给笔者讲,这些已经破旧的子弹壳,是他们在尖山子上面玩耍时捡到的。据当地一些老人回忆,农业学大寨运动修造梯田梯土时,确实挖出了不少的弹壳、人脑壳和四肢骨,这些证据也再次佐证了尖山子曾经是一个战场,在这里两支大军进行过激烈交火。

尖山子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这里摆开战场易守难攻。刘湘与刘文辉叔侄在这里摆战场就是看中了尖山子的地理位置。尖山子背靠荣威山,面前龙泉山,直观峨眉山。尖山子战役只是当年全国各地军阀战乱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记录的文献资料也极为简略,民间的能够清晰描述战役的老人也很稀少。现在仅能收集到的一些对当年战争的描述,概括起来大致就是这样:参与的部队是刘湘的21军和刘文辉的24军,时间是年12月,主要指挥者是刘湘部的潘文华、唐式遵、范绍增、王瓒绪和刘文辉部的冷寅东、夏首勋、陈光藻等。在尖山子最激烈交战的时间是10日和11日。12月10日刘湘部的王瓒绪(驻军板桥乡)、范绍增(驻军汪家场、宝飞场)奉命南援井研的东林场,刘文辉部的陈光藻(驻军慈航)奉命突进松峰场拦截,交战双方在尖山子激战。11日,范绍增、王瓒绪部队在尖山子被陈光藻击溃,死亡二千多人,伤者难以计数。

以下是一些老人对当年战役的口述:“我那时晓得事了,24军和21军打仗,冬月十四那天打得最凶,飞凤山七郎坡杨家岭一代山梁驻满了部队,我在魏家塘第一次见到红尾巴飞机,吓得趴在地上,真让人害怕……打仗那真是造孽,打死的就乱埋了,打伤的没有人管”(李少云);“尖山子是范哈儿的部队打的,下属肖绍成团长老家就在回龙。范哈儿还曾下令,这回来到肖团长的老家,大家不要乱来哦。民国的兵哪里没有乱来的,到处拉夫”(肖昌洪)“尖山子刘自乾与刘湘打仗,我祖父被打死,祖母只好出姓(改嫁),带到我父亲(李章成)来到肖家”。仁寿县志载亲见者杨光清语:“当时松峰场万寿宫坝子内搁满伤员,泥血难分,气息奄奄,呻吟多日。死者无人掩埋”(李志祥)。从这些有些模糊的记忆中,可见当时战争之惨烈程度。

如今尖山子上早已看不到战争的丁点伤痕,那片枪林弹雨之地已是绿树成荫,野草丛生,现在山风清新,泥土味美、乡愁浓厚。山的周围挺拔的松树使劲朝天生长,高耸入云端;地面的野草也不示弱,疯长到能及人腰。年四川省水利厅资助修建的10余口圆形蓄水池,里面绿水满池,随时等待滋润山野的草木和庄稼。远看上去,这些蓄水池就像镶嵌在山间的一双双明亮清澈的眼睛。当年的血雨腥风早已春风化雨,和煦的阳光照耀山巅,一片祥和。登临尖山子,阵阵微风吹来,满是山野原始的青草的香味。在山岭间,拨开草丛前行,攀上尖山子的顶峰,四公场镇的楼房、周围的山水尽收眼底,打开手机相机启动全景模式,环绕一圈拍摄,就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尖山子,实际上是两座山,一高一低成两乳峰相对,耸立于山野之间。以前交通不发达,没有公路,尖山子两峰的沟谷中间是汪家场(今汪洋镇)通往盐井湾(井研县境内)的大路,如今路还在,只是走的人不多了。

经过村社撤并后,尖山子现在属于四公镇灯山社区管辖。灯山社区是四公镇的唯一社区,正在筹划中的灯山公园已有一些雏形,社区办公室旁边的苗圃风景树已成林,其间修建了简易的游览道路,可以漫步其间。一条从凉风坳棉花山到尖山子脚下长约2公里,宽5米的观光道路正在修建。这条观光路实际上围绕尖山子转了大半圈。这条道路暂命名为4号路,最初实际上是“四好路”。据悉4号路修成后还要全线亮化。未来,绿树成荫的大小尖山子,棉花山,一条宽敞的马路环绕山腰,路旁温暖的灯火与天空明月或星星交相辉映,闲适的人们漫步山路,吹山风,聊家常,观夜景,那将是怎样一幅温馨、甜蜜、和谐的乡村美景!

尖山子绕山观光大道修通后,正好把灯山社区与镇所在地的场镇围绕起来,为修建灯山公园创造了有利条件。

灯山社区最初称爱国大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改为行政村,年合村并组,灯山村与双碑村合并为灯山村,随着四公社会发展,在年更名为灯山社区,是四公镇唯一的一个社区。

听四公的一位老人讲,灯山社区在解放那时还叫云合村,云合村在年前一直属自贡的荣县管辖。此地离荣县还有四、五十公里之远,“天高皇帝远”,行政管理薄弱,老百姓倒也有不少的空子可钻。比如解放前,仁寿这边抓壮丁时,属于仁寿县的松峰乡、回龙乡(而今属威远县小河乡)、汪洋乡、新郎乡、永宁乡、四公乡(今四公镇)这边的人就跑去云合村躲藏,而荣县一边抓壮丁时,云合村的人又往仁寿县这边的附近乡村躲避,结果两县交界处被抓去当壮丁的人很少。后来为了仁寿、荣县两县便于管理,经上级批准,将云合保划归仁寿管辖。

灯山,有山可以理解,但为何叫灯山呢?灯在哪里呢?这应该又与尖山子有关。根据民间传说,围绕尖山子周围的九座连绵不断的小山像一条巨龙一样,俗称九节龙,尖山子就是龙头。它长约余米、宽余米左右,尖山子最高,刚解放时大尖山子时常有当地的善男信女到尖上面去点一种叫做“雁鹅灯”油灯,很是壮观,估计后来就把山形象化为灯山,地名叫灯山,形象生动。(以上部分资料参阅肖世德的新浪博客,致谢。)

有位祖籍灯山社区的作家,退休返回老家时被家乡的美景深深吸引,提笔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描写灯山的美景:……早晨八点时分,当一轮红日从东方徐徐爬上荣威山岗,天上白云朵朵飘移,光辉泼洒在九节龙山上。我推开门窗,一幅田园风光跃入眼前,让人感到特别舒适而温馨自豪。吃过早饭,我从蒸笼屋地出发,沿着今年3月刚新修的土公路向大尖山子顶峰攀登。大尖山子山不算高,但它是九节龙山的头。它坐南向北,正吮吸着清水河水。站在山峰观四方,远望北方,身后的座座小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恰似蛟龙在海中戏水遨游。那潺潺的流水向百里之外的资中县境内流去,犹如一条飘带在大地中穿行。还有那灿烂的蓝天白云相陪衬,一幅五彩缤纷美丽的画卷让人赞叹不已,也勾起故乡人对这里的梦幻。这里三面较矮,背连荣威山脉,把九节龙山与莲花山、哨楼山、观华山、飞凤山、杨家岭、七郎坡及百里荣威山再连成一线,这不正似一只腾飞的山鹰向着天空飞翔。若在山峰建一座60米高的观景楼,再从山的一侧至莲(棉)花山修建一条余米的索道,在大尖山脚下修一条天梯直上山峰,到时游人站在观景楼上俯瞰这片景色,一幅优美壮观的自然风光,一定会让人如痴如醉,陶醉于这方美的景色之中。

四公,在仁寿南端,等着懂她的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