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

雁门关外右玉县,地处山西省的西北边,明代为山西行政都司所辖的十三个卫所之大同右卫、威远卫,是重要的屯兵之地,又是大同镇的门户,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故而明代右玉县的教育事业十分后。

据史记载,明初的右卫城,连一座像样的学校也没有,直到明宣德年间(即公元年至年),才设立了官学,“以教育行伍之俊秀者”,没有学校,怎能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的栋梁人才。清《朔平府志》进士篇曾写道:“考《通志》即《山西通志)《云中志》及本州县旧志,文武科甲以及贡监出身,金元时寥寥无几,”辽、金、元三朝朔平府登科进士甲第者无几,右玉县求属朔平府,当然不会例外。

右玉

又据《山西通志》、《大同府志》记载,从明洪武元年到宣德十年的60多年中,大同乡试中举者人,右玉县无一人,登皇榜为进士甲弟者6人,右玉也无一人,由此可见,右玉县在辽至明宣德的近五百年中,教育事业是何等的落后。

明英宗帝即位后,于正统二年(即公元年),将广西按察司副使李立(江西南丰县人),谪戍于威远,以后又将其他9位官吏,谪戍于威远。《大同府志》、《朔平府志》都有详细的记录。现摘录如下:

右玉

福建按察使检事李左修,江西吉水县人,进士;以经学见长,正统元年,谪戍大同威远;

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夏瑜,直隶苏州人,进士;长于易学,正统六年谪戍大同威远;

大理寺寺丞仰瞻,直隶苏州人,进士;深于经学,正统六年,谪戍大同威远;

监察御史潘洪,四川人,进士;邃于经学,正统七年,谪戍大同威远;

国子监丞汪宾,浙江衢州人,进士;博学善诲,尤深于《春秋》,正统八年谪戍大同威远;

同时被贬的进士还有吏部文选司主事吴防,浙江金华县人;选翰林庶吉士黄瓒,江西吉水县人;刑部主事王彰,广东朝阳县人;刑部左待郎包怀德,浙江金华县人。

右玉

数十名进士,谪戍大同威远,这对文化十分落后的右玉县来说,确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好事。当时大同右卫、玉林卫、威远卫的官吏士绅,为了使自己的子弟成才,给右玉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栋梁之材,于是,就大胆地启用了这些“有罪”的官吏,担任了大同右卫官学的教授。李左修、夏瑜、仰瞻、潘洪、汪宾等人,走上新的岗位后,不负众望,兢鼓业业地教书育人,把自己的知识无偿地传授给学生。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生孙祥(左卫人)郭纪(大同县人)等人,经过李左修等教授的培育,以优异的成绩,于正统甲子年(即正统九年,公元年)乡试中举,孙祥成了右卫第一个举人。次年农历4月,孙祥进京应考,又登皇榜,成为已丑科进士,官至都御史这是自辽代以来,右玉的第一位进士。因此,大同府还专门为他建筑了一座进士坊,小小的右卫儒学很快也出了名。

右玉

之后,大同、左卫等等地的官员、乡绅都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来学习。大同县籍学生郭纪,乡试中举后,又回到右卫儒学深造,后来成为“云中三杰”,之一,并于景泰二年(公元年)进京应考,成为辛未科进士,官至江西左布政。景泰四年,右玉儒学学生萧琮、侯杰两人,又在乡试中举。

右卫儒学,在短短的十多年间,为右玉、左云等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使右玉的教育事业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正统十四年八月“土木之变”,英宗皇帝被俘,景帝即位。不久,谪戍在威远卫的十名官吏,被召回重新启用。

右玉

李左修等教授,勤奋教书育人,为右玉县教育事业的兴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得了右玉军民的尊重和爱戴,并把他的业绩载入了明《大同府志》、《朔平府志》,让雁(北)同(大同)人民世代铭记。

右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