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曹氏宗祠封面新闻记者黄晓庆四川威远县镇西镇川主村笋子林,一座红墙红瓦、飞檐翘角的建筑掩映在乡间民居中,这是曹氏家族年新建的曹氏宗祠。祠堂建设之前,这里曾经是曹家院子的堂屋。“那时的院子很大,光是天井就有12个,房间也有七八十间。”现年75岁的曹世平时常怀念老家。光阴荏苒,岁月更替,虽然那个曾经引以为傲的古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消失殆尽,人丁兴旺的家族成员也各奔东西,但是曹家人却用另一种方式将家族成员凝聚在了一起,那就是建祠堂、编家谱、传家规。近日,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已经启动,正在面向全省公开征集家规及背后的故事。在威远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封面新闻记者走进了曹氏宗祠,聆听曹氏族人“遵纪守法,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尊师重教,和睦团结,尊老爱幼”24字家规背后的故事。先祖由闵入川第六代新建学堂惠及乡邻在曹氏宗祠的门头牌匾下,从右到左分别写着“前辈勤劳俭朴饱经磨砺创家业”“后裔攻坚克难千锤百炼成精英”,由此可见宗祠建立的初衷,即缅怀先祖、教化后人。祠堂正中央供奉着“曹氏堂上由闵入川历代宗亲神位”,第一位便是雍正三年入川的曹德连公。说起这位老祖先,曹世平顿时来了兴致。年,曹德连公带领着妻子和三个儿子(曹祚荣、曹祚魁、曹祚选),一家五口从福建长汀县迁来四川,在荣县的石凤山佃租安家。三兄弟长大成人后先后分家,曹祚荣和曹祚选来到了镇西镇的梨儿湾,曹祚魁以及后人经过艰苦创业,逐渐兴旺发达,买下了浪水坝和笋子林两个地方的土地。曹家鼎盛时期在清朝末年,根据族谱记载,家族里出现了不少名人。比如入川第六代曹宏宇“试李考取郡庠生”“例授六品衔布政司理问”,他不仅担任总修,组织入川四代15人纂修曹氏族谱,还在家乡笋子林修学堂教学,惠及家族后人及乡邻。提炼升华家规24字家规让后辈铭记在心曹世平小心翼翼地打开祠堂里的玻璃展柜,取出三本族谱,依次是年曹宏宇主修的第一版家谱复印版、年版以及年版,每一个版本的家规都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升华。第一版家规用繁体字写有16条,例如:“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年建立宗祠后,家族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对老版本的家规进行了简化,提出了“下一代要自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族民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和谐社会”等等。曹世平的女儿曹利曾经是语文老师,如今任威远县教师培训中心专职工会主席。为了让家规更加朗朗上口,让后辈更容易牢记在心,年,征得长辈同意后,她再次将家规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遵纪守法,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尊师重教,和睦团结,尊老爱幼”24字家规。曹世平和女儿曹利翻阅族谱每年清明节的祭祖仪式成为了曹氏族人追思先祖、铭记家规的重要活动。今年,曹利就将前来祭祖的30多个学生集中在一起,齐颂家规。传承良好家风捐资修路建桥支援家乡建设关于传承家风、践行家规的故事,在曹氏家族有很多。今年,族内开展了“最美家风家教”征文活动,收集作品13篇,汇编成《曹氏宗亲家风文摘》。这本书的前言最后一句话写道:“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第一篇文章讲述了曹世森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年,他捐资40多万元,在荣县与威远交界处为家乡修建了百灵寺大桥(后辈命名为“世森大桥”)。如今,每年祭祖时,曹氏族人都会自愿捐款,这些善款除了宗祠日常开支以外也会用于家乡建设,例如去年就捐资7万元用于修建公路,这也充分体现了家规中“和睦团结”。年版族谱曹开华在《纪念老爸曹玉初》一文中,诉说了父亲勤俭节约的一生。“他从未花钱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也从未给自己办过一次像样的生日宴”“他略懂点穴位和草药知识,以前有病常常自己扯些草药来治”。曹利对家规感触最深的四个字就是“尊师重教”,因为“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在她脑海里根深蒂固。还记得,刚识字的时候,任教师的爷爷就要求她每天背诵5个成语。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曹利去了师范学院就读,但是长辈依然鼓励她要不断提高学历,于是她又自考了专科和本科。在曹利看来,家风传承的重担在年青一代,良好的家风能够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不断向上向善,于是她计划明年祭祖时,号召更多的族人将晚辈带来,理解家规的深层含义,内外于心从而外化于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