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8035391007877403&wfr=spider&for=pc
我叫程宁伟,是黔南州长顺县人民检察院法警大队教导员。年6月,我主动请缨,来到了长顺县长寨街道威远社区光明二组担任网格员,开启了我的扶贫之路。因我的小名叫金梅,群众们都称呼我金梅,他们说我就像威远社区的一朵金梅花,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光明二组在威远社区老街,共有61户人,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刚刚开始时,我每次走访都要走很多弯路。后来,为了能够记住每一家的位置,我自己绘制起了走访“作战图”,标注清楚每一家位置及家庭基本情况,走访一遍不熟悉就再走访一遍,甚至为了记牢每个群众姓名,在每一家的电表下用标签写上他们的名字,入户前先提前熟悉名字,就这样,我完成了网格人口基数底图编制,慢慢地记住了每个群众的名字,和群众渐渐地熟起来。程宁伟(左)走访群众通过到网格群众家中拉家常,我发现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是导致他们贫困的原因之一,宣传政策成了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任务。因此,我每周都会组织开展群众会、院坝会进行政策宣传,让群众了解脱贫攻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纠正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坚持做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齐步走”。  除了向群众宣传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外,我还向群众宣传扫黑除恶、防范电信诈骗、控辍保学、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努力让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程宁伟(右一)为群众出谋划策为提高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技能,我多次协调邀请专业人员到组上给群众培训养殖、种植、烹饪等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指导不仅增强贫困户劳动致富信心,也提高了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技能,有效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在驻村的一年多里,每天早出晚归,我用最直接的办法走进农户家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心意、贴近他们的生活,用实际行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我印象最深的是网格内有一户贫困户蒋家德,走访中了解到,他儿时因触电导致右手残疾,妻子结婚生孩子后外出打工,再无音讯,留下年幼的儿子跟他一起生活,父母年迈,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很艰苦。近年来,蒋家德因患小肠肿瘤,先医院治疗,医疗费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切实解决他家的困难,我为其申请了移民搬迁,帮助申请了1万元的医疗补助,又向民政部门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现在每次去到他家走访,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感恩党的好政策,他们家可以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孩子读书也有保障,生病住院有报销,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过了。程宁伟(右一)向群众宣传政策类似这样的事我做了很多,帮群众办理业务、开车带群众外出办事、帮老人打扫卫生、干农活等,虽说只是一件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金梅”这个小名慢慢地成为群众心中真正的金梅。  驻村工作,与村民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充实而忙碌。学政策,察民情,解民困、结“穷亲”,用心、用情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争取项目资金、落实帮扶措施、参与村级事务、接受各项检查,项目工地里、田间地头、猪圈牛棚,见证了我在这里的一幕幕。程宁伟在组织召开群众会如今光明二组的每一户群众都找到了自己的致富门路,有出租门面的,有开小超市的,有在产业务工的,有卖杂货、卖豆腐、卖香肠、卖自产特色产品的,一幅幅社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画面正在上演。  扶贫之路是辛苦的、不易的,但也是快乐的、充满挑战的,我很庆幸自己能为脱贫攻坚贡献绵薄之力。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远柏编辑王小婷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