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蒋金凤文/图在教育的烽火线上,他是一丝不苟的领路人;在学习的道路上,他是细致入微的苦行僧;在科研的道路上,他马不停蹄一路向前……他就是内江师范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副教授——马振君。一丝不苟的领路人年,马振君博士毕业后来到内江师范学院工作。初到高校的他,承担了“古代汉语”和“三笔字”两门课。为了讲好课,马振君煞费苦心,从教学大纲到课件设计,从每一个重点、难点的分析讲解到讲课时具体应用的经典语言,甚至自己讲到哪一部分、说出哪些话,同学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等,他都会在脑海里预演一遍,反复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讲解《近体诗的格律拗救》这样“像天书一样”的难点时,他将有关规律编成简单的歌诀,并用自己创作的诗作为课堂上的例子,并自学古人吟诵的方法,这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效果突出,《西部教育》刊物还将马振君的教案作为经典特色教案刊发。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年,马振君荣获校第七届青年教师赛课文科组一等奖。年,陈镜西等同学在马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内江翔龙山龙池石刻释考》等论文,分别获四川省、校级大创项目立项、科技节一等奖。课堂设在科研一线年4月,内江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马振君被任命为所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时就规划了三大研究方向,其一是以内江古代文献为整理对象的“内江古文献丛刊”项目,包括地方志辑、地方史料、学术著作、艺文类纂和释道著述5辑。他的设想是用这个项目培养团队、反哺教学。为了项目的科学推进,他先从“地方志辑”入手,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开始了整理工作。目前已出版了《(光绪)威远县志三编》(年7月)和《〈(乾隆)隆昌县志〉二种》(年4月),另外四种方志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出版。从届开始,马振君就指导学生以内江古代文献为依托,从中选题撰写毕业论文,将专业教学和地方历史文化的整理与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尤其是年,他新开了一门“文献学与地方文献整理”课程,将科研实践引入本科教学课堂,将“内江古文献丛刊”项目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对方志和文集的录入、校对和校勘学习文献学,做到将科研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很多同学都觉得马振君的教学方法十分受用。“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促进了教学的创新,可以更好地反哺教学。”马振君支持同学们搞科研,将所学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有利于未来的发展。科研路上的“拼命三郎”每年寒暑假,马振君都要外出看书,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都是他的“打卡地”。年寒假,马振君又到南京图书馆看书。“快过年了,很少有人再出来看书,整个南图古籍馆只剩下我和马老师两个人,后来,图书馆空调也关了,我们冷得直哆嗦,但为了完成《师友渊源录》的校对,我们坚持了两周,直到大年三十,又直奔国家图书馆……除了年疫情期间,每个寒暑假,我们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马振君的爱人孙老师感慨地说。读书、科研对马振君来说,是他一生热爱的事业。年,马振君到内江师院工作的第一学期,便以“清中叶文人别集整理及生平传记研究”成功申报了校级精品工程项目。同年,又以“《管世铭集》整理”成功申报四川省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此项目成果《管世铭集》已于年5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并于8月免检结项)。每一个科研项目的申报成功,都预示着无数个日夜废寝忘食的艰辛付出,而成功获批的国家社科项目“孙星衍集整理及其生平研究”,马振君更是为其洒下无数心血和汗水。从年起,他便着手准备。然而,年却并未申报成功。但他没有放弃,又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和完善,年终于申报成功。目前,《孙星衍集》已达到70多万字,预计完成将达百万字。与此同时,年,马振君曾受中华书局委托整理《王若虚集》(为《中国历史文集丛刊》之一),并以此获批年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该书已于年10月出版)。此书首次将金代仅存的王若虚经义著作《尚书义粹》整理出版,使王氏著作得以成为全璧,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全备可靠的基础文献。出版即受到各方好评,委托方中华书局尤其满意,并推荐参加第33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评奖。因此,继《王若虚集》后,中华书局再度将《孙星衍集》列入其出版规划,且拟独立出版。年,《王若虚集》获得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年,马振君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年被评为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06-:00:00:0——记四川省优秀教师马振君一辈子做好科研与育人两件事/enpproperty本文来源:内江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