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年12月,成都的区县实施乡镇/街道的合并,在这个过程中,都江堰撤销崇义镇,其行政区域则划给了聚源镇。自此,这个有着多年的镇名成为过去的老地名。前几年,买过一册《灌县崇义乡志》记录的是崇义乡(镇)的历史,这些记录,大概在今天的志书里难以看到。前不久,田园老师赠我一册《西道驿站》,是都江堰作家们为崇义写的一本通俗读物,由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国平主编,内容分为风物、厚土、人事、寄情、产业等方面,作家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乡镇的演变。崇义,在明历十七年开始有崇义之名。因其地处要冲,下接成都,上通漩口、松藩,便成为著名的西道驿站。然而,今天已经在崇义找不到昔日的遗迹了。且看作家们笔下的崇义。田园在《笆桥村的前世今生》里,说:年叫三河村,年叫光明社。后来才定了“笆桥村”这个接地气的名字。马及时在《遥远的崇义铺情结》里回忆自己与崇义的故事:“我不是崇义镇的人,但是,对于那个被老灌县人叫作崇义铺的崇义镇,却怀着一种别样的深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家黎民泰、刘刚、李敢、田园、高彬、夏莉莉。“崇义人直爽,聪颖过人,善交朋友,江湖习气很重,并且,大多数男的豪气冲天,体壮如牛。”罗鸿说《海云寺》:崇义镇的海云村,因境内曾有一座有五百年历史的海云寺而得名。海云寺建于明朝,鼎盛时期里,规模很大,僧人众多,香客来往不绝。最令人惊叹的是,寺前寺后都有非常奇妙的景象。在海云寺的前方约一公里的地方,一座石桥巍然屹立。和别处的石桥不同,这座方家石桥的桥头,有一对石狮子,旁边还矗立着一根三米多高的石柱,石柱上方,铸有一座金杯。每到天晴,金杯显得耀眼夺目,太阳映照下,一道金灿灿的光芒正对着海云寺的大门,给寺院的匾额镀上一层金光,宛如佛光普照。来往行人无不称奇,人们把这个景象叫作“金杯对海云”。当然,崇义还有独特的民居,这就是官家花园。在清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浪潮中,官氏先祖从湖北迁居威远县定居,年,官氏后人迁徙到成都府西灌县东关外的崇义乡落户置业。购买田地多亩,花巨资在场镇的“风水宝地”修建了一座深宅大院,大院上至五株沱,北至徐堰河,纵横约三五百米。后来,这官家花园多次重修,一直是崇义的代表建筑。书里收录了卞再斌《古镇名宅官家花园》、陈洪飞《堰工人物官兴文》、田园《官家花园印象》,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官家花园的兴衰。如今的崇义镇虽然在行政区划上找不到了,但有关这片土地的故事,也会一直流传下去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51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