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气温逐渐上升,农民进入播种农忙时节。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大运村,记者在田间地头看到了许多灯杆。据四川禾丰源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灯杆是引入的智慧农业项目,其主要作用并非照明,而是杀虫。不仅如此,现场还建有土壤检测、摄像头、气象站等装置。
大运村内的智慧农业设备
那到底什么是智慧农业呢?成都世纪锐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国梁表示,智慧农业是以“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为特征,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各领域全产业链的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与应用、智能化管理的现代农业。
自动灌溉、浇水、杀虫
足不出户完成田间地头的日常工作
赵国梁是成都世纪锐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主要研究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而成都大运村的智慧农业设备,便是赵国梁负责建设的。
“大运村的设备只是最基础的,在威远县我们也有一个智慧农业项目,这个项目建成后,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员成本,而且还对农作物实现有效检测。”据赵国梁介绍,威远县的农业项目已基本实现无人管控,通过各种监测设备,不断将各种数据回传后,系统会自动发送浇水、开窗、加湿、降温、杀虫等指令。当人员想要了解现场情况时,远程通过手机,便可获取现场信息,从而进一步作出有效指令。
杀虫灯
记者在赵国梁办公室对面的设备室中,见到了堆放着的各种设备。
走入设备室,一台一人高的智能传感设备映入眼帘。上面配有智慧农业设备箱,它能监控种植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通过各种传感器,提高种植场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投入,减少人为误差。“该设备可尽最大可能提高生物安全性,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赵国梁说。
一旁像台灯一样的设备就是多要素微型气象仪,这是针对多领域气象参数进行监测的气象仪器,湿度、雨量、蒸发、风速、风向、气压等气象要素都可采集。再往里走,就会看到摆在柜子上插满线路的物联网采集器,它可以实现数据上传与接收控制指令,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实现本地化智能控制。
此外,赵国梁还告诉记者,传感器是智慧农业中必不可少的。无线传感器可以监测作物状况,并将数据发送到智能手机。这有助于农户根据需要进行快速调整,以提高产量和质量。智慧农业使用各种类型传感器,其中光学传感器可以测量土壤的物理特性,电化学传感器可以测量土壤酸碱度和土壤养分水平,其他传感器可以测量土壤的密实度、湿度或渗透性,并监测空气温度和湿度。
节省人力,水、化肥用量减少30%左右
年,全省多地发生霜冻灾害,位于四川青神县的柑橘种植基地则受灾害影响较小。
“我们通过科学算法,将有可能出现影响柑橘生长的天气进行预测,提前让农户给果树穿上了‘衣服’,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赵国梁说,针对农作物的灾害预报,并非简单的天气预报,而是利用近60年的历史天气数据,中央气象台未来15天的气象数据以及高分1、高分2高清卫星地图数据,对作物主要生育期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其严重程度进行预报分析,并通过平台或者移动端发出预警,为作物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不仅如此,最近我们还有一个作物生育期智能监测模型准备申请专利。”据赵国梁介绍,作物生育期智能监测模型主要用于采集作物生长的关键物候期信息,如发芽期、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盛果期、果实成熟期等,为作物精准化管理和气象灾害预防提供参考。“比如通过智慧系统发现植物马上要开花了,这时果树需要多少水分、肥料等就可提前预知,别等出现生长不良时,已经无法补救了。”
在准确数据的控制下,施肥、灌溉、喷药等的用量可实现精准化和时间节点的精确性,这就合理地减少了农药、化肥、水等的使用量,减少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药物、化肥等对土地、水流和农产品的污染,既提高了农产品品质,也保证了生态环境的持久改善,还可以为农民节约燃料、种子、肥料、水以及农药等成本,进而增加收益。
“比如说青神县的农业项目,通过事前监测,化肥比以前减少了30%左右,用水量减少了30-40%,农药减少了20%,此外,还大大节约了人力。”赵国梁高兴地说。
智慧平台
无行业标准,复合型人才亟需培养
谈到智慧农业的发展,在赵国梁看来,目前已经进入智慧农业发展中期,整个行业将迎来变革,同时也将迎来大发展。
“其实目前主要面临的难题是没有行业标准,当行业标准出现时,一大批管理、设备、服务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将退出,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业进步发展。”赵国梁说,当前,市面上很多设备都是半成品拿出来卖的,有些质量不好的设备会造成测量数据不精准,不仅不利于农业检测,也对科研造成一定困难。
同时,相关方面的人才匮乏,运维困难。农业信息新技术的智能化应用需要较强的信息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既有农业知识又具备相应信息知识的跨界型复合人才奇缺,基层农业农村部门和种养企业复合人才匮乏尤显突出,当地的农户水平有限还需要对其进行辅导,一些已建物联网的种养企业因无人会用,导致智能设备难以运营维护,未能实现“节本增效”。
赵国梁表示,下一步整个行业需要加大投入,不仅要加强科学研发投入,还要整合农业农村项目资金,助推数字农业发展。最后,要加大培训范围和力度,造就跨界复合型人才队伍。
红星新闻记者闫宇恒实习生魏琳珊摄影报道部分图据受访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