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能治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40303/4346887.html

一、背景

陈家镇位于资中县南部,东靠内江市中区,南临威远县,地处三县交接处,总人口3.27万人。近年来,陈家镇面临乡村人口“空”、乡村社会“散”、集体经济“弱”、利益需求“多”等情况,积极探索实施“四大工程”,着力解决抓乡村治理任务不清、力量不强、办法不多、效果不好等问题,相关做法被精神文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宣传报道。

二、治理

(一)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一是“一轴一区”促引领。充分发挥镇党委核心作用,搭建以镇党委为“轴心”、10个网格党支部为载体、71个党员网格责任区为补充的“1+10+71”的组织体系,推动基层党建网与治理网深度融合。采取“1名党员干部+3名社长+N名优秀党员”的形式,引导名党员认领责任区、签订《党员责任承诺书》,带头落实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事纠纷调解员、群众致富示范员、文明新风倡导员、人居环境保洁员、扶贫助困服务员、村头巷尾知心员、一线冲锋救灾员“八员”职责。

二是“一制一规(约)”促自治。全面落实“十户一体”制度,建成以1名优秀党员或农村家庭能人为中心户长、10户村民为责任主体的“治理细胞”。引导党员群众共同修订完善《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制度,深度参与环境整治、社会治安、产业发展、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三是“一榜一单”促奖惩。建立党员履职“红黄榜”,每月公示责任党员“八员”职责落实情况,红榜党员优先纳入评先评优、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考虑对象,黄榜党员给予提醒教育,奖惩并行激发党员积极性。建立村民失信“黄名单”,每季度列出违反村规民约的失信村民,给予“黄名单”人员取消集体经济分红等惩戒,引导群众自觉守村规民约、树文明新风。

年2月,资中蚕桑产业职业技术夜校开展蚕桑技术培训

(二)实施“凝心聚力”工程,汇聚乡村治理力量。

一是培养乡村治理能手,练内功强本领。建立以“镇领导+中层干部+年轻干部”的“2+1”帮带机制,为15名新录用公务员配备帮带导师并制定帮带措施。高质量开展换届选举,精准选优育强“领头雁”,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政策解读”多形式开展“大集训”,组织4名村(社区)后备干部到镇上急难险重岗位进行“大练兵”,全面提升村社干部能力素质。

二是培养示范引领能人,同创业共发展。创新“党建+金融”服务,培育“党建金融指导员”4名,加强对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金融指导,并通过“前端调查走访+中端准入控制+末端差异授信”的方式,引入资金活水。精准培养“农村家庭能人”人,回引优秀农民工50余人,依托蚕桑职业技术夜校开展种蚕桑养殖技术培训余人次,引导创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50余家。开展“百名能人走千村”活动,“能人团”走村入户分享孝道故事、传授致富经验、讲述时代新风余人次。积极发展桑葚、水果、花椒种植和猪、兔等家禽养殖。

三是配强综治调解队伍,解民忧纾民困。全面加强综治队伍和调解队伍建设,动员威望高、认可度高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26人组成“五老调解队”,常态开展分类分级培训、定期座谈交流和实例讲解,着力提高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实战化”水平,有力开展扫黑除恶、文明劝导、社会关怀、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化解矛盾纠纷余件。

年12月,陈家镇召开“党建金融指导员”助力乡村振兴启动会

(三)实施“平安联创”工程,搭好乡村治理平台。

一是建立协同联动平台。依托镇综治中心,科学设置综治调度会议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疏导室3个功能室,在10个村(社区)建成综治服务站、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实现镇村两级上下融合、互联互通。

二是健全灵动运行平台。创新群众急、难、险、怨、疑问题“五必报”制度和紧急情况立即做、出现矛盾跟进做、棘手问题敢于做、热点问题重点做、疑难问题解释做的“五必做”制度,落实治安问题高发时段和重要节点“每日两巡”机制;推行“网格呼叫”,对网格员上报的治安隐患、矛盾纠纷等情况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处置,切实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构建多维监控平台。整合“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对场镇主街道、车站、学校等重点点位安装监控摄像头,实行24小时监控;在市域社会治理特色试点村——付氏祠村,安装“慧眼工程”探头26个,将网络监控范围延伸至村社,确保治安隐患、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破除“镇街看得见管不着、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乡村治理难题。

资中县陈家镇综合治理调度平台

(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激发乡村治理动能。

一是内培外引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进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宏和丝绸公司,构建“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抱团发展模式。试点划分4个“党员+蚕桑员”网格责任区,履行“三促”“三送”职责,形成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物资奖补等利益联结机制。二是抓大育小促进协同共生。在规模发展蚕桑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配套种植桑枝蘑菇,制造桑葚膏、桑叶面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发展其他特色产业,付氏祠千亩花椒种植基地稳产增收,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枇杷湾村千亩水果种植基地效益丰厚;高家坝村以惠众农业为代表、玉皇观村以紫晨农业为代表的水果产业奋起直追。三是创新创造破解发展难题。针对项目推进、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探索1名分管领导牵头、1名联村领导配合、1支党员先锋帮扶队助力的“3个1”工作思路,落实市县级重点项目和年中央、省级、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项目12个,实现个性问题“因企施策,专题解决”、共性问题“统筹研究,成批化解”、突发问题“绿色通道、快速解决”。

年10月,资中县陈家镇干部调研新店子村产业发展

三、成效

(一)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通过完善“一轴一区”组织体系、建立“一制一规(约)”工作机制、实行“一榜一单”奖惩措施,坚持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效的重要抓手,一个党员带一片、一个先进带一片,将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纳入村规民约,公布村民失信“黄名单”,引导群众从“冷眼看”到“热心干”,营造“组织引、党员带、群众跟”的良好工作氛围,筑牢乡村治理“坚强堡垒”。

(二)人才助推乡村治理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建立“帮带传授+培育提能+常态培训”能力提升机制,突出党建业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内容,对基层年轻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等队伍全覆盖教育引导、补缺强弱;依托党建例会、“党建兴村”擂台赛等对村组干部全覆盖激励培训,有力破解了乡村治理骨干、返乡创业人才数量短缺、能力欠缺、激情不高等问题。

(三)资源保障乡村治理的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辐射6个村、带动余户农户种植蚕桑余亩,发展水果等主导产业余亩,家庭人均收入达2.5万元,全镇无集体经济薄弱村、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实施引资金、引项目、强产业等措施,带动余名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6元,以低于月利率2%的水平发放贷款笔万元,着力解决群众、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想干无资源”“手长袖子短”的问题,极大提高乡村“造血功能”,增强乡村治理的“硬核”能力。

年8月,资中县陈家镇新店子村蚕茧站蚕农喜获蚕茧丰收

四、启示

(一)抓实乡村治理,党建引领是核心。

党建引领是‘根’和‘魂’,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要充分发挥镇党委“龙头”作用,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包干区”,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统筹协同,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抓实乡村治理,群众自治是依托。

抓实乡村治理必须突出群众主体地位,要创新乡村“微治理”,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向“参与者”直至“主导者”转变,促进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做主,逐步提高群众当家做主的能力,真正做到治理为了群众、治理依靠群众、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

(三)抓实乡村治理,优秀人才是支撑。

乡村治理成效好不好,关键在人。要坚持“广招英才、高效用才”“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多元主体、分工配合”等原则,通过建立帮带机制、回引培养等多种方式,选优育强一批乡村治理能手、示范引领能人,持续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乡村汇聚、在乡村成长、在乡村发展,领着群众干、带着群众富,切实成为乡村治理的人才支撑。

(四)抓实乡村治理,经济发展是保障。

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面临乡村治理的新形势、新挑战,要加大对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和考核激励;要通过引进牵动力强、覆盖面广的致富产业,采取创办实体、合作开发、参股经营、租赁承包、服务创收等多种形式,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做到既增强集体造血功能,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着力强化乡村治理经济保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