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坚持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十四五”时期农村工作最重要的任务,聚焦保持政策延续稳定、持续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稳岗就业、全面防止返贫等重点方面,建立健全四项机制,整体提升农村发展水平,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一、建立健全政策延续机制,做好有效衔接的“稳定器”。一是脱贫政策延续。出台《内江市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四个不摘”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保持现有教育、健康、住房、就业、兜底等政策总体稳定,坚决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建立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和思想教育引导,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促进脱贫提质增效。二是资金政策延续。完善财政资金项目库,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向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平稳过渡,加强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三是人才政策延续。持续深化“”干部帮扶机制,出台《年全市“”干部帮扶基层行动工作总体安排》,保持驻村帮扶队伍总体稳定,在确保队伍阵形不乱、干劲不松、人心不散、责任不减的基础上,有序平稳将队伍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移。

二、建立健全产业支撑机制,做好有效衔接的“加速器”。一是产业体系支撑。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抓好以粮猪为重点的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应,提升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集中度,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二是产业园区支撑。出台《内江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内江市现代农业园区认定评分标准》,分区域、分种类、分层次、分级别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已累计建成各级农业园区个、面积万亩(其中万亩以上30个、面积万亩),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1个、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公示名单1个、建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评定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8个、县级32个,基本实现每个乡镇规划建设1-2个农业园区。三是产业品牌支撑。建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集群,市中区永安镇、威远县东联镇入选年全国农业强镇创建公示名单。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战略,整合“甜城味”大千故里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标识产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建立健全稳岗就业机制,做好有效衔接的“助推器”。一是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优先开展就业帮扶,实施乡村振兴短视频直播培训计划、“大篷车巡回”培训、以工代训等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农村家庭能人”,开设“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对零技能、低技能人员实施“流水式”培训,提高群众就业创业质量和水平。二是联通劳务输出网络。依托驻外农劳工作站、商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外派机构等组织,建立“跨区域+点对点”劳务输出合作机制,截至目前,与广东、浙江、江苏等重点务工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8份,“点对点”转移输出2.08万人。三是深度开发就业岗位。继续做好就业扶贫示范基地、示范车间、示范村建设,开发适合脱贫劳动力就业岗位,扩大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容量,促进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助推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四是建立权益保护机制。对脱贫对象中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有劳动能力)等特殊困难人员,继续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范围,不断提高收入水平。

四、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做好有效衔接的“调节器”。一是建立摸底排查机制。印发《内江市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方式、监测步骤和时间安排。将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元的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不够稳定的特殊家庭以及平时掌握的家庭困难户作为初步监测名单,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进一步核实收入情况,建立全市拟监测对象台账。二是建立信息比对机制。市脱贫攻坚办根据各县(市、区)上报的拟监测对象花名册与市级相关行业部门进行数据信息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反馈各县(市、区)开展动态调整,确保监测对象信息真实可信。三是建立标注销号机制。对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收入持续稳定、“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巩固的监测对象,经核实后,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风险消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627.html